期刊简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769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210/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600.00
杂志荣誉 全国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693
- 国内刊号:33-1210/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提高盐酸吡格列酮片溶出度的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提高盐酸吡格列酮片溶出度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制剂工艺,包括黏合剂的加入量、搅拌速度、剪切速度、压片机主压力等项目,测定颗粒粒度分布、片剂硬度、崩解时间、溶出度等指标.结果调整工艺参数后,控制黏合剂用量为26.26%,制粒时搅拌速度为280r·min-1,制得的盐酸吡格列酮片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且溶出度明显提高,符合药典以及企业内控标准.结论该方法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合于产业化生......
作者:迟雪梅;姚忠立;鄢丰 刊期: 2014- 02
-
HPLC同时测定连花清瘟胶囊中绿原酸、连翘苷、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连花清瘟胶囊中的绿原酸、连翘苷、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min→10min→20min→30min→45min→53min,乙腈:10%→10%→20%→30%→68%→7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0~15min为327nm,15~3......
作者:秦庆芳 刊期: 2014- 02
-
二氢杨梅素胃内漂浮片处方研究
目的为了延长二氢杨梅素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延缓药物的释放,将其制备成胃内漂浮片.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片,运用单因素的平行实验和L9(34)正交设计,以起漂时间、漂浮持续时间及释放度为指标选择佳处方.结果佳处方:片剂重量为300mg,其他各成分的含量分别为:HPMCK4M75mg,PVPK3040mg,NaHCO340mg,主药80mg,乳糖65mg,该制剂在37℃的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12h释放......
作者:王金玲;阎雪莹;李春燕 刊期: 2014- 02
-
银杏叶提取物-蒺藜总皂苷缓释微丸的制备研究
目的制备银杏叶提取物-蒺藜总皂苷(GBE-GSTT)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挤出制粒滚圆法制备素丸,以微球圆整度、堆密度、脆碎度和收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选出优化处方工艺,用乙基纤维素进行缓释包衣.结果缓释包衣微丸在1h释放量约为20%,无明显突释现象;4h释放量约为55%,8h可达80%以上,基本符合中国药典对缓释制剂的要求.微丸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本工艺制备GBE-GSTT缓释微丸可行,......
作者:钦富华;黄孝闻;夏晓静;吴人杰;王明军 刊期: 2014- 02
-
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方法以多糖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检测重金属砷的含量.结果桦褐孔菌多糖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0%、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2.5h、液料比30∶1.在该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33.6%,样品中多糖含量为6.177%.桦褐孔菌多糖实际提取含量为5.993%,重金属含量降低.结论优化......
作者:宗时春;俞兆程;赵德义;张康健;高锦明 刊期: 2014- 02
-
山嵛酸甘油酯作为片剂润滑剂的研究
目的研究山嵛酸甘油酯作为润滑剂在片剂中的应用.方法将一定量的山嵛酸甘油酯分别混合在乳糖、磷酸氢钙、微晶纤维素中,测定粉末流动性、片剂推片力,同时比较制备参数对分别含2%山嵛酸甘油酯、0.5%硬脂酸镁的乳糖片剂的崩解时限的影响.结果山嵛酸甘油酯加到乳糖、磷酸氢钙或者微晶纤维素中,都会使得休止角降低;可以使含有乳糖或者微晶纤维素的片子具有较低的推片力(<6kg);混合速度、混合时间、压片速度对含山嵛酸......
作者:杨怡静;王雨青 刊期: 2014- 02
-
去甲文拉法辛的合成
目的合成去甲文拉法辛.方法以对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羟基保护,水解得对苄氧基苯乙酸(3),再经二氯亚砜氯代,二甲胺胺解得N,N-二甲基-4-苄氧基苯乙酰胺(5),5在正丁基锂催化下与环己酮反应得N,N-二甲基-2-(1-羟基环己基)-4-苄氧基苯乙酰胺(6),6经BH3/THF还原,Pd/C催化氢解后制得目标化合物去甲文拉法辛(1).结果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氢谱、质谱和红外光谱确证其化学结构,总收......
作者:薛娜;张恺;郝晓飞;郝六平;王乐 刊期: 2014- 02
-
GC测定颈复康颗粒中Z-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含量
目的建立颈复康颗粒中Z-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GC含量测定法.方法采用三氯甲烷-水溶剂萃取法提取川芎内酯类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HP-5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系统进行检测.结果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4.095~65.51μg·mL-1(r=0.9999),2.249~44.98μg·mL-1(r=0.9998).回收率分别为96......
作者:苏国林;郭金甲;杨冬丽;王春民;徐晓伟;郑艳春 刊期: 2014- 02
-
苦碟子注射液对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健侧睾丸的远期影响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健侧睾丸的远期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4周龄健康SD6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苦碟子单次给药组和苦碟子连续给药组,每组8只.建立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动物模型,术后8周取健侧睾丸,计算睾丸系数,检测睾丸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行睾丸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假......
作者:寿梦娜;揭芳;张金萍;魏文龙;单世冲;万刚玉;戴桥奇;宋峻岭 刊期: 2014- 02
-
半合成紫杉醇工艺杂质研究
目的研究半合成紫杉醇工艺杂质,结合合成路线推测工艺杂质的来源.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分离了kingston半合成路线中的4个工艺杂质,通过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4个工艺杂质分别是5β,20-环氧-1,7β-二羟基-9-羰基紫杉-11-烯-2α,4,10β,13α-四取代基4,10-二乙酰氧基2-苯甲酰氧基13-[(2R,3S)]-3-氨基-2-苯甲酰氧基-3-苯基丙酸酯(1)、7-乙......
作者:王永毅;冯锋;田连忠;王琼;喻琼林 刊期: 2014- 02
动态资讯
- 1 拉米夫定相关YMDD变异发生的临床对策
- 2 天麻素在大鼠脑、肝、肾及脑不同区域组织匀浆中的代谢研究
- 3 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盐酸川芎嗪及其代谢物
- 4 利用体内探针法考察植物药和天然产物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和P-糖蛋白活性的影响
- 5 《实用新医学》杂志
- 6 Daidizein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7 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后不良非霍奇金淋巴瘤
- 8 皮洁软膏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
- 9 中国药典2015年版颠茄草类制剂修订情况及操作要点
- 10 结合雌激素阴道软胶囊质量研究
- 11 类风关巴布剂中雷公藤甲素的提取方法研究
- 12 舒肝宁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考察
- 13 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时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
- 14 HPLC测定龙马定痛胶囊中士的宁的含量
- 15 普渡罗胶囊的紫外光谱分析
- 16 依诺沙星修饰碳糊电极的制作及应用
- 17 多学科协作下的合理用药监管干预模式实践
- 18 双黄连滴丸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 19 特异性抑制环氧合酶-2表达的siRNA筛选
- 20 海藻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大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