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769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210/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600.00
杂志荣誉 全国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693
- 国内刊号:33-1210/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尼莫地平含药脑脊液对体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含药脑脊液对多种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对脑脊液药理实验条件的规范化及其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取样时间、不同添加量、不同灭活方法处理的尼莫地平大鼠含药脑脊液对氯化钾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力的影响,确定尼莫地平大鼠含药脑脊液的制备条件.并进一步考察该条件制备的尼莫地平大鼠含药脑脊液对过氧化氢、连二亚硫酸钠及谷氨酸钠等因素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
作者:张启春;寇俊萍;朱丹妮;严永清;王秋娟 刊期: 2009- 05
-
丰城鸡血藤对小鼠造血系统损伤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丰城鸡血藤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保护作用.方法连续动态观察不同剂量丰城鸡血藤对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后1、7、14、21d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影响,同时比较21d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变化.结果给丰城鸡血藤治疗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下降趋势减缓,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高于模型组(P......
作者:张凌;刘亚丽;饶志军;李文博;杜平 刊期: 2009- 05
-
不同处方喷昔洛韦微乳体外特性及小鼠体内分布研究
目的探讨微乳处方(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及制备工艺对喷昔洛韦微乳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考察CremophorEL自发微乳(PCV-ME6)、CremophorEL均质微SL(PCVMEho)和去氧胆酸钠微乳(PCV-MEde)此3种载喷昔洛韦微乳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体外释放及在小鼠体内分布特征.结果各载药微乳粒径均小于100nm,zeta电位在-3mV至0mV之间;各载药微乳均延缓了喷昔洛韦的......
作者:刘杰;王荣昌;傅静奕;张志荣;何岚;胡海燕 刊期: 2009- 05
-
小连翘内生放线菌YBL-02菌株的初步鉴定和发酵产物分离
目的对小连翘(HyperioumsSampsoniiHance.)内生放线菌YBL-02菌株的进行分类、发酵及产物的提取和初步鉴定.方法根据形态学,培养特征等初步鉴定YBL-02菌株,并采用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等对YBL-02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根据菌株的形态学,培养特征等初步将YBL-02菌株归属为链霉菌属.对YBL-02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后得到具有活性的片状白色结晶体,测其熔......
作者:袁保红;杜青平;胡立勇 刊期: 2009- 05
-
五味子醇提部位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五味子醇提部位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成6组,分别灌服尼莫地平片混悬液,银杏叶混悬液及大、小剂量五味子醇提部位混悬液,假手术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1,连续给药15d,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建立反复脑缺血再灌注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术后48h进行行为学检测.跳台法:将小鼠放入跳台仪的小盒内进行训练,24h后重新测试小鼠......
作者:苗明三;张广伟;马霄 刊期: 2009- 05
-
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3患者随机分成r-SK组48例和UK组45例,均给常规治疗,r-SK组,r-SK150万单位+5%葡萄糖100mL;UK组,UK150万单位+5%葡萄糖100mL,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r-SK组总再通率81.25%,6h内再通率为86.49%,与UK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何建中;王亮 刊期: 2009- 05
-
3775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7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3775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06年版标准判断,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两年共收集革兰阴性菌3775株,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占36.3%.常见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
作者:王琴;孟曙芳;管鸽;黄可儿 刊期: 2009- 05
-
复方孕二烯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复方孕二烯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方孕二烯酮(A组)43例,去氧孕烯炔雌醇(B组)43例,两组患者于流血期分别口服复方孕二烯酮片与去氧孕烯炔雌醇2次·d-1,1片·次-1,待血止后再连续服药20d,停药.于月经来潮第5天起,再分别口服复方孕二烯酮片与去氧孕烯炔雌醇,1次·d-1,1片·次-1,连服21d,停药.服药3个......
作者:陈梅;黄丽丽 刊期: 2009- 05
-
联苯双酯滴丸对肝纤维化指标与病理组织的影响
目的评价联苯双酯滴丸对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病理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178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A、LN、Ⅳ-C、PCⅢ水平:肝活检取肝组织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血清HA、LN、Ⅳ-......
作者:刘远煌;易俊卿;雷燕;吴盟 刊期: 2009- 05
-
微透析技术在药物-蛋白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微透析技术在药物.蛋白结合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丈献,概述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探针及影响探针相对回收率的主要因素,并重点介绍其在药物-蛋白结合研究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与平衡透析法、超滤法相比,微透析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在体或离体取样技术,在药物-蛋白结合研究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陆忠;柳琳;魏颖慧;李范珠 刊期: 2009- 05
动态资讯
-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急支糖浆中原儿茶酸的含量
- 2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板蓝根中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 3 奥曲肽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心率的影响
- 4 闪式提取猴头菌-地龙生物转化物中抗凝血活性成分的工艺研究
- 5 产地对桑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 6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评价
- 7 SEM-EDS解析药物对玻璃注射剂瓶内表面的侵蚀程度
- 8 HPLC测定棉油皂脚中棉酚含量
- 9 (S)-(-)-氨磺必利-D-(-)-酒石酸盐的合成
- 10 氟氯西林钠掩味颗粒的制备与评价
- 11 舒胆通的合成工艺改进
- 12 速效牛黄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 13 头孢唑肟在输液中与6种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 14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半D-(-)-酒石酸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 15 治疗肝腹水中药专利的整体态势分析
- 16 双波长切换HPLC同时测定桂枝甘草汤中4种成分的含量
- 17 谷氨酰胺对COPD外周血NF-κB及HSP70表达的影响
- 18 靶向rhlI基因siRNA分子抑制豚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 19 单磷酸阿糖腺苷在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 20 酒制山茱萸炮制研究进展